文/董晓伟
国内疫情又一次成为热点。
从最开始对新冠疫情的猝不及防,到全民抗疫的众志成城、共克时艰,再到实现疫情防控常态化,我们积累了丰富的抗疫经验,取得了来之不易的重大成果。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,抓紧恢复生产生活秩序,更是让我国成为2020年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。
这样的一份答卷,让我们面对疫情出现反复时更有底气、更有信心。近期,各地针对散发疫情及时发现、快速处置、精准管控、有效救治,一套流程科学、高效、有序,充分展示了这种底气和信心。
入冬以来,全球新冠疫情形势变得更加严峻,单日最高报告数更是达到了80万。在此背景下,我国出现一些散发和局部聚集性疫情不足为奇。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,新冠病毒诡异狡猾,我们必须紧紧绷紧科学防控这根弦,来不得半点侥幸心理和盲目乐观。我们有能力和信心迅速控制住疫情蔓延,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轻而易举,更不意味着我们已经有能力“降服”病毒。从生鲜到冷链食品,再到如今的汽车轮胎,病毒传播途径在变化,传染范围在扩散。尽管我们对病毒的规律性认识在不断深化,但我们仍然还在追赶着它们诡异的步伐。
“侥幸”与“麻痹大意”是疫情扩散的最大帮凶。我们以磅礴伟力构筑起守护生命的铜墙铁壁,但千里之堤毁于蚁穴,任何小小的疏忽都可能成为疫情加重的催化剂。这绝不是危言耸听。河北一确诊病例曾在4天内参加了3场婚宴,这无疑给我们冲了一杯“清醒剂”,提醒着我们“针尖大的窟窿能漏过斗大的风”。
在春运即将开启、春节将要到来的时候,各地更应该慎之又慎,加强统一指挥、全面部署、立体防控。病毒小到肉眼看不见,却足以危害全球。同样,侥幸心理摸不着,若任其滋长,危害亦不容小觑。我们书写过抗疫史诗,也必将会通过持之以恒地“控”和坚持不懈地“防”,取得抗击疫情的最终胜利。
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,查看全部